迪拜生活 VS 北京&上海生活

迪拜是中东的经济金融中心,北京和上海则是中国的双雄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双引擎。这三座城市均承载着一个区域的繁荣使命。在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中,迪拜同北京和上海处于同样的Alpha+城市级别。如果要把迪拜与中国的某个城市做横向对比,那么北京和上海均能作为其对手。
那么在迪拜生活与在北京&上海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
迪拜
北京
人口密度
迪拜的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上海则达到了6300平方公里,而北京拥有160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不过迪拜总共只有300万,而上海人口高达2400万,人口数量足足是迪拜的8倍,而北京虽然面积是迪拜的4倍,但人口却足足有2710万,是迪拜的9倍。其密度可想而知。迪拜相对给予了更宽松的空间,而密密麻麻的人流和车流令北京和上海无时不刻不处于拥挤状态。
上海的人口密度可以用夸张来形容
人群结构
作为国际大都会,迪拜和北京&上海同样具备很高的国际化程度。但迪拜具备更复杂的国际化人群结构,在迪拜的300万人口中,大约只有15%为本地人,一个城市拥有高达85%的居民来自世界200多个民族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也很罕见。如此一个多元的文化熔炉,治安水平却位列世界第三,可以说令人称奇。而据数据统计,上海大约有40万的外国人群体,仅占总人口的1/60,北京的外国人群体或许更小。虽然北京和上海都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但在世界文化的本土交融上,迪拜更加有国际大家庭的感觉。
迪拜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多元化为迪拜生活带来诸多机会和惊喜。
生活成本
北京被成为“帝都”,上海被称为“魔都”,而迪拜被成为“土豪国”,两座城市都具备着“昂贵”的属性。而在美世(Mercer)发布的《2017年全球外派生活成本调查》中,上海高居第8位,北京位居第11位,而迪拜只位列第20位。这份调查涵盖五大洲的400多个城市,并在每个城市计算了超过200项比较成本,包括住房、交通、食品、服装、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
而在另一份来自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2017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调查》中,上海位列第16位,北京位列第47位,迪拜则被排到了第62位,甚至比青岛(59位)的生活成本还要低。而这一份调查并没有统计房价因素,如果算上房价,北京和上海想必还会有惊人的涨幅。
在“贵”这个字上, “土豪国”可是输给了“帝都”和“魔都”。
生活方式
在生活方式上,迪拜和北京&上海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北京和上海几乎实现了全方位的城市化进程,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与这座都市本身共同呼吸,在工作之余,消费、文化、娱乐、美食等城市休闲主旨贯穿始末,却匮乏自然恩典。而庞大的人口让许多资源处于稀缺状态,优质的生活方式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或还不可得。迪拜作为旅游城市,在休闲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海滨沙滩还是沙漠腹地,迪拜人有着多元化的休闲选择,允许人们在都市化与自然之间切换,也因此能够享受低成本的奢华生活。
迪拜延绵的海岸线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景点能让居住者无时不刻享受低成本的奢华。
房价与租金
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可以说是民众的切肤之痛,突破世界天际的房价令无数人望而却步,2017年北京产单价均价已经高达6万人民币/平米,上海则为5万人民币/平米,而迪拜的均价仅为2万人民币/平米。但对于迪拜人而言,租金才是痛点,高昂的租金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在迪拜一个两居室的月租金可以高达约18000人民币,而同比上海的月租金约为8500人民币,北京约为6500人民币。虽然迪拜的租金昂贵,但也可以看到,迪拜房产的租金回报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房地产有一个参数叫房产静态投资回收期,指在假定未来租金不变,房产购置成本与年租金回报金额的比值。简单来说,就是你买的房子靠租金几年可以回本,这个数字自然越小越好。根据2016年的数据,北京的房产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3年,上海需要51年,而迪拜的房产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1年。
迪拜市中心租金毛利率高达10.83%,非市中心租金毛利率更是高达11.61%。而同比上海只有1.95%和1.81%,北京只有1.40%和1.65%。可以看到迪拜的租金毛利率与北京、上海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发展机会与视野
在个人发展上,迪拜与北京&上海均有着各自的优势,北京和上海盘踞着大体量中国市场的核心位置,而迪拜基于地缘性,则与国际社会的衔接更为紧密,也更加方便进行跨国贸易与跨国旅行,亦是渗透中东其他地区和切入欧美市场的跳板。迪拜相对宽松的经济策略和近期对华的友好政策也极大地方便华人在中东发挥才能,不仅2020世博会将会带给迪拜全新的机会,迪拜也将在科技、教育、互联网和医疗领域加大扶植力度。